10月12日,雨雾散尽,河南省沈丘县付井镇顺达农人专业合作社院内收买的玉米堆成了小山,很是显眼。前来售玉米的巨细车辆川流不息,挺拔的烘干塔消沉轰鸣作业、全速作业,一派繁忙现象。
“咱们都别急,今日来多少,咱们合作社收多少!悉数给咱们托底!”看着合作社门口排起的长队,合作社女理事长李侠大声安慰前来售粮的农户。
“从前玉米收完湿度只要20%左右,晒两天就能出手卖了。本年湿度高达30%—40%,堆在家里不出3天就发霉。”来自邻近赵口村乡民赵棒的话道出了咱们的担忧。
“咱们顺达农人专业合作社实施24小时作业,人停机不断,轮班值守,既要将粮食水分降至安全规范以下,避免霉变,又不能过度烘干影响质量。现在,每天可处理湿粮300吨左右,全力保证农户交来的粮食都能及时收买烘干。”精明能干的李侠介绍,由于秋雨绵绵,大伙儿运过来的玉米水分含量偏大,因而每批次需约10个小时才能将水分烘干至14%以内,每公斤本钱需求8分钱。
人机齐上,收到家里才是粮。走进相邻周营镇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验演示基地的玉米栽培片区,抢收作业正使用降雨间歇的“窗口”严重推动。
“前几天俺可真是愁坏了!由于下雨导致土壤松软,收成机进不去。眼看着那么多的玉米收不了,全家人急啊!”村的种粮大户王银行回忆起其时的焦虑不安还心有余悸。
这不,王银行的担忧很快有了破解之法。依照镇里拟定的作业方案,由农业服务中心和谐的履带式玉米收成机很快就轰隆隆地开进了王银行的玉米地。“当下,俺家流通土地栽培的1000亩玉米,基本上收成完毕了。采纳边收边烘边储,时刻安排紧凑,一点也没耽误事。”说着,王银行乌黑的脸上露出了久别的笑脸。
“玉米收成过程中,除了做好农田排水作业外,咱们镇安排农户采纳‘人工+机械’互相配合的方法,能用农机的用农机,不能用农机的安排镇、村干部、网格员深化田间地头协助抢收。”周营镇党委书记程健表明, 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想方设法抓好抢收抢种,出产的悉数过程中农人缺什么,政府就要协助处理什么,动用全部资源协助大众削减粮损,保证粮食颗粒归仓,为秋种打好坚实基础。
据了解,秋收期间,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调度安排下,先后有20余台大中型玉米收割机当令入田进行作业,协助农人加速收成进展。到现在,该镇40000亩玉米,已收成39000余亩,占玉米收成面积的98%。
“为减轻连日阴雨气候对秋收的影响,咱们活跃做出呼应县委县政府作业部署,迅速行动,竭尽全力辅导农人科学展开玉米抢收减损及后续暴晒、烘干、贮存等办理。抢收方面,要使用降雨间歇抢收已老练玉米,优先选用履带式收割机或人工收成。收后办理方面,引导农户及时暴晒与专业烘干相结合的方法,对已霉变发芽的玉米独自存储放置。一起,要统筹推动小麦备耕备播作业,以保证全年粮食出产任务圆满完成。”沈丘县农业乡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严文元表明。
沈丘县是全国粮食出产先进县之一。眼下,秋收季节,忽阴忽晴,阴晴不定,当地农人抓住有利地利抢收玉米、并进行及时烘干、暴晒、贮存,保证秋粮颗粒归仓。现在,该县已将应对连阴雨、抓实“三秋”出产作为当时农业作业的重中之重,第一时刻拟定作业方案,精准研判农情、动态把握雨情、墒情。
为缓解湿润气候对玉米贮存的影响,该县整合县域33个粮食烘干点、43台粮食烘干机和大型粮食收储企业资源,同步发动24小时服务,保证湿粮应收尽收、应烘尽烘,全力看护农人的“粮袋子”。
一起,自9月下旬以来,该县农机部分先后安排投入1564台各类大中型玉米收割机参加当令抢收玉米。到现在,全县耕种的80万亩玉米,已收成79万亩,占玉米培育栽培面积的98.8%。